博言网 门户 新闻资讯 马来西亚新闻 查看内容

何华:南洋夏虫梅花魂

2022-11-29 05:00| 发布者: 歆雨&倾尘| 查看: 989| 评论: 52|原作者: 歆雨&倾尘|来自: https://www.zaobao.com/lifestyle/columns/story20221129-1338171

摘要: 那天在图书馆见到陈培福(弘庵)的《夏虫语冰集》,繁体竖排,装帧雅致,看着欢喜;且隐约记得南洋画店赖燕鸿先生办过陈培福与其他书画家的合展。基于这两点,我借了回家,细读之下,惊讶于本地有如此老派蕴藉、古色古香的文风。说类似董桥,陈先生可能并不领情,其实,陈培福的文字虽文雅,但不乏朴素,担当得起“素雅”两字。我们应该多一点像陈培福这样沉浸在旧时代氛围里的书写者,打开他的书,但见旧时风月旧时人,都是陈年墨香,没有“电脑味”。陈培福1960年生于新加坡,号弘庵,祖籍广东澄海。擅长书法、篆刻和水墨,师从金石书画家施香

读了《夏虫语冰集》,我推荐给几位文友,遗憾的是,他们都不知陈培福其人。前两天我去赖燕鸿先生的店里看了一些培福的书法作品,他的行书雅正规范;大字草书,尤为高妙。不得不感慨一句:空罐子敲的总是比较响,肚里有货的反而闷声不响。

弘庵在书里写的主要是新加坡战前至战后的第一、第二代书画家或书业界前辈,论述范围广泛,有诗、书、画、印、掌故、序跋、书画品题等。最令我感佩的是,他没有凑热闹去写那些人人皆知的先驱画家(除了记述他的恩师施香沱先生那篇),书里涉及的人物大多不是炙手可热的大名家,譬如他写了金石书画社前辈书画家王莲斋先生及尊人王树亭老先生、今古书画店创办人饶力吉先生、琵琶高手吴膺赞先生、曾在星洲工作生活约20年的书法家俞龙孙先生、北平南下的女画家车澄霖女史……,这些艺林轶事非常有文史价值,弥补了南洋艺术史的空白。尤其文中提到的早年百胜楼里的书店、金石店老板都是饱读诗书的雅士,是狮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角,弘庵先生有心捡拾写出,功德无量。

《夏虫语冰集》有一篇《松涛僧影》,追忆马来西亚伯圆法师。培福见过两次法师,1978年曾随香沱师去八打灵再也的湖滨精舍拜见伯圆长老;1995年重访湖滨精舍,再次见到老法师。文章不长,却有韵。标题下得甚妙,因伯圆法师年轻时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习禅,“鼓山满植松树,处处有历朝的题刻至无石不书”,故用《松涛僧影》为名,有一种时空穿越的画面感。

陈培福1960年生于新加坡,号弘庵,祖籍广东澄海。擅长书法、篆刻和水墨,师从金石书画家施香沱先生。弘庵用《夏虫语冰集》作书名,把艺术比喻成冬冰,自谦为夏虫。越南一行禅师说过:“梅花在夏天并没有死去,只是躲在某个地方罢了,一到寒冬,梅花就再盛开了。”我想,夏天时梅花的灵魂,一定飞到南洋,附在了“夏虫”体内。梅花当然有资格说说冰雪的事。

那天在图书馆见到陈培福(弘庵)的《夏虫语冰集》,繁体竖排,装帧雅致,看着欢喜;且隐约记得南洋画店赖燕鸿先生办过陈培福与其他书画家的合展。基于这两点,我借了回家,细读之下,惊讶于本地有如此老派蕴藉、古色古香的文风。说类似董桥,陈先生可能并不领情,其实,陈培福的文字虽文雅,但不乏朴素,担当得起“素雅”两字。我们应该多一点像陈培福这样沉浸在旧时代氛围里的书写者,打开他的书,但见旧时风月旧时人,都是陈年墨香,没有“电脑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剧友影 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