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相安华要如何改善马国的经济问题? ■ 马国跟随西方的经济体系就会成功? 沈联涛认为,马国在1969年的“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后,族群之间失去了对话平台。当时,大多数马来人和土著住在乡村,华人和印度人则住在城市,这扩大了族群间的文化藩篱与经济差距。 沈联涛曾担任马国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师和助理行长、世界银行金融发展部高级经理、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和香港证监会主席,也曾任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2006年出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2013年,他获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 沈联涛指出,马国过去为了吸引外资,大量引入廉价劳动力,这却拉低了马国年轻人的薪酬。“国家让高档人才外流,引入低档人才,这无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建议马国经济应转向科技业和旅游业沈联涛在“东南亚讲堂”分析了马来西亚在全球多变的大环境中所面对的问题和机遇。他用各种例子和比喻解释复杂的经济问题,生动的语言带动了全场气氛。 马来西亚经济学者沈联涛认为,马国族群之间必须对话和达成共识,协助土著创业提高收入,共同解决引发社会矛盾的城乡差距,才能提振国家经济并取得发展。 “东南亚讲堂”系列不定期邀请本区域的重磅或有影响力人物,聚焦当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等课题,分享独到观察与见解。首场讲堂2022年在新加坡举行。 实际上,西方是线性思维,是零和博弈的思维,是上至下的思维。你看“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自由市场(free market)经济,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老大通吃,其他人可以自生自灭(the rest are free to die)。西方的思维就是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我们受骗够了,我们现在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想方法。 沈联涛指出,马国应重新思考经济战略,提高人们的收入,以解决几十年来社会不公的问题。“我们怎么把M40(中等收入的四成人口)提升到T20(高收入的两成人口),将B40(低收入的四成人口)提升到M40,这就是最大的挑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家不可能成功。” 他也指出,科技数码服务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马国可在服务、旅游和金融等领域寻找新机遇。“这方面不再是大亨才做得到,很多中小企业也做到了。” 他说:“为什么非土著的财富一直上升?就是靠创业。如果我们不帮助土著创业,我们的人民不会和睦。这就是国家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 他直言马国靠出口石油等天然资源是在“吃老本”,棕榈油也无法为国家带来长远的收益,因为欧美国家认为油棕种植破坏环境。过去两年棕榈油价格创下历来新高,马国棕榈油公司的股价却没有上升,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你最强的项目、最赚钱的领域,外国市场不欣赏,这会有前途吗?” 除了加大对人才的投资,沈联涛也建议马国经济应转向科技业和旅游业。 沈联涛也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数据说,采矿业和农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和7%,制造业占23%,服务业占63%,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占12.8%。他指出,由于马国在制造业出口方面无法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竞争,因此应着重发展高增值的旅游业。 马来西亚这几十年都是集权制度,我们几个领导是越来越集权,连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集中在首相办公室。现在是下放的问题。在香港我学了一句话,李嘉诚说的,小财不出,大财不入;我用一句话,小权不放,大权必失。 沈联涛星期六(3月18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马国世华媒体和南方大学学院联的“东南亚讲堂吉隆坡场”,主讲“疫情与大选之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展望”。讲座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联合早报》在zaobao.sg直播。 沈联涛说:“为什么非土著的财富一直上升?就是靠创业。如果我们不帮助土著创业,我们的人民不会和睦。这就是国家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 ■ 马国如何应对疫情后的挑战? 西方国家把知识和自由市场等点子传授给我们,告诉我们能以此致富,但西方自己没有变得富有。西方国家也面对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问题,他们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被西方洗脑洗到这个程度,以为我们的交易所要像香港交易所、纽约的纳斯达克(NASDAQ),我们就成功了。但纳斯达克有一大堆问题,我跟他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