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言网 门户 安危新闻 查看内容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比10年前长 但疫情间缩短

格若桔 2023-5-23 10:56 0 41
摘要: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过去10年提高了,但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本地的死亡率较高,导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
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与过去10年相比有所延长,去年为83岁,比10年前多了0.9年。但过去三年,冠病疫情导致死亡率上扬,人口的预期寿命有稍微回落。
新加坡统计局星期一(5月22日)发布的新数据显示,本地居民出生时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在2022年达到83岁,比2012年的82.1岁延长0.9年。不过,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两年缩短,与2021年相比减少0.2年,也比2019年及2020年的83.7岁短了0.7年。
去年的男性及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为80.7岁和85.2岁,与2012年相比延长了0.9年。但相较于2021年,男性的预期寿命减少了0.1年,女性则缩短0.3年。

  
 
至于本地65岁年长者,他们预期可再活20.7年,高于10年前年的20.2年,但比2021年的20.9年少了0.2年。

其中,65岁的男性预期可再活19年,女性则是22.3年,这意味着现在65岁的人,男性平均可活到84岁,女性可活到87.3岁。
此外,数据也显示,2022年出生的男婴中有89.4%预期能活到至少65岁,高于2012年的88.2%。女婴则有94%预计可活到至少65岁,同样比2012年的93%高。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过去10年提高了,但在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本地的死亡率较高,导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
不过统计局也指出,2020年至2022年的预期寿命数据,是假设这三年疫情期间的较高死亡率会维持不变。若死亡率接下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些数据可能无法代表本地人口的预期寿命。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认为,一些导致预期寿命在过去十年提高的因素包括医疗护理和医疗科技改善、更多人关注预防保健和活跃养老,以及住家安全的提升等。
新跃社科大学老年学高级讲师陈正见博士受访时说,年长者属于冠病的高风险群体,因此疫情期间的较高死亡率,对人均预期寿命造成影响。
“我们预计在后疫情时代,医疗系统对治疗方式的认识提高、冠病的影响力也减弱,预期寿命相信会有所延长。”
但陈正见也指出,尽管我国人口的寿命更长,但不一定意味着更加健康,一些年长者还是会受到失智症等疾病的影响。
“社区可以共同创造一些有助年长者提升自信心的活动,从而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这包括与其他年长者一起烹饪、做手工艺品、经营咖啡馆、学习数码技能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