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言网 门户 新闻资讯 马来西亚新闻 查看内容

杨佩芳:流行歌曲中的多元文化视角——记聆听王昌伟教授讲座

2023-5-24 05:00| 发布者: ┈閑懶詩亽| 查看: 930| 评论: 43|原作者: ┈閑懶詩亽|来自: 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story20230524-1397590

摘要: 5月20日下午,新加坡李氏会总举办了一场题为《一个中国文化,各自表述:21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想象和华人身份认同》的讲座,主讲人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讲座介绍了亚洲华语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元素,并对此做了比较分析。王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乐坛曾出现过一些包含中国元素的歌曲,通过中国意象表现“中国元素”,如蔡幸娟的《东方女孩》,歌词中包含“栖霞山、长江、上海”等意象。自上世纪90年代台湾本土化运动后,这种中国元素就极其少见了。但2000年之后,流行乐坛重新出现了一些带有“中国

因此,黄明志歌曲中的中国元素,融入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黄明志的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我对流行歌手的认知,也改变了我对流行音乐“娱乐至上”的刻板印象。在我看来,黄明志不仅是个歌手,更是一个文化反思者。他对于新马的华文以及华族文化传承的认知与看法,于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不同歌手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也不同,美籍华人歌手王力宏则是以异域化的视角表现中国元素。王教授例举了王力宏《心中的日月》专辑来说明这一特征:《心中的日月》英文译名为Shangri-La,即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最早出自一部1930年代的西方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它描写了一群西方人在前往东方的途中,因故进入了一个叫作香格里拉的秘境,当他们回到西方后,想重返香格里拉,却不复得路。可见,香格里拉是西方对于中国“世外桃源”的想象,王力宏给中国风专辑《心中的日月》英译为香格里拉,正是以审视异域的视角解读中国元素。

此外,讲座还提到了2010年后在中国大陆兴起的另一种中国风,例如网络歌曲《礼仪之邦》《知否知否》等,这些作品的中国元素侧重在古诗词、文化方面,彰显了文化自信与国家自豪感。这种中国风正在日益盛兴,但至今中国内地乐坛仍未出现具有特别影响力的流行歌手。目前引领华人流行乐坛的,依然是2000年代走红的、以周杰伦为代表的一代歌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采用西方嘻哈饶舌音乐形式,通过歌词及MV视频中的文化相关意象,来表现中国元素,作品表达了一种对民族和文化的崇拜心理,如歌曲《本草纲目》《娘子》等。类似的作品还有乐团SHE的《中国话》。

流行乐坛还有一个叫黄明志的马来西亚歌手,他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本土性,反对在作品中使用抄袭的文化和刻板的意象,努力争取对本土华族文化和华语的话语权,他的《麻坡的华语》《新年歌》等作品体现了这种诉求。同时,黄明志也是个勤于思考、极具叛逆精神的人,这些特质在他的另一些作品中有所体现,如《飙高音》《漂向北方》等。

王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乐坛曾出现过一些包含中国元素的歌曲,通过中国意象表现“中国元素”,如蔡幸娟的《东方女孩》,歌词中包含“栖霞山、长江、上海”等意象。自上世纪90年代台湾本土化运动后,这种中国元素就极其少见了。但2000年之后,流行乐坛重新出现了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流行歌曲,最具代表性的当是周杰伦的歌曲。

聆听王教授的讲座,收获匪浅。王教授以精彩的讲座内容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不同地域歌手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差异,让我重新认识到:流行音乐虽然致力于追求商业性与娱乐性,但它依旧是文化的产物,折射着歌手所属的群体的文化心理和认知模式。这种现象也给了我们一种看待中华文化的多元视角,启发我们以更广的角度观察与思考。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生)

王教授还提到了香港和新加坡歌手的作品。香港女歌手邓丽欣的歌曲《七夕》,采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曲风哀怨嗟叹。至于为什么要以这种柔怨的方式来呈现中国风,王教授认为这和社会环境有关。对香港的时局有所了解的人,对此当有自己的解读。此外,新加坡歌手林俊杰的中国风歌曲,则是通过游戏电玩的角度理解中国元素,他的中国风作品如《江南》《曹操》,似乎相对没那么多解读的空间。

5月20日下午,新加坡李氏会总举办了一场题为《一个中国文化,各自表述:21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想象和华人身份认同》的讲座,主讲人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讲座介绍了亚洲华语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元素,并对此做了比较分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剧友影 福利视频